2)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_大明文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承宗而言,手中掌握的权利反而更胜之一筹。

  现在在朝堂支持事功的官员中,方从哲已与孙承宗,及刚刚出任天津巡抚的郭正域可谓平起平坐,声望更胜于袁宗道,李廷机,陶望龄三人。

  当然方从哲自是知道,自己今日一切是拜林延潮所提携的,否则他现在不过埋头在翰林院中修史而已。

  眼下京中舆论最关切的是在两事上,一就是皇长子明年的出阁读书,还有就是晋州之战。

  林延潮当初的报捷奏疏,着实令京中士林舆论间兴奋,但还没经半日的,石星随即就上疏弹劾林延潮,将这股势头硬生生给按了下来。

  至于天子对于晋州大捷,石星的弹劾都不置可否,又令人看得云里雾里。

  皇明时报,天理报对此都是讳莫如深,而熟悉晋州之战这一切内情的方从哲,却没有在这个时候为林延潮仗义执言,反而还将前方翁正春,史继偕送来的‘战地报道’给压了下来。

  对于新民报内部有几位翰林对方从哲生出质疑,方从哲明明手中有有利证据却为何不发?

  方从哲此举实在有背叛林延潮之嫌,而官场上也有林延潮的门生明里暗里似质问似恳求,询问方从哲的意思。

  方从哲却没有明言,最后被逼了急了才道了一句‘局势不明’。

  当下就有数人指责方从哲实是‘明哲’,讽他保身之举,其实为了保住他新民报主编之位。更有甚者,林延潮被‘贬’去担任经略,已是朝廷上下让他‘背锅’之举,将来不可能返回京师。所以方从哲面对一个马上要失势的林延潮,也没有要保他的必要。

  方从哲知道现在自己被人指责为忘恩负义的处境。

  他到时不在意如此,而是拿起了下面翰林的一篇稿子。

  原来稿子上写得是李靖当年大破东突厥之事。

  那时东突厥颉利可汗因屡败于唐军,所以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,请求举国归附唐朝,并表示愿意入朝。

  当时唐朝已是接受了东突厥的降伏,李世民还派出鸿胪卿唐俭、将军安修仁安抚颉利可汗。

  但是李靖却认为东突厥以为唐朝议和,必会放松警惕,于是不经禀告李世民,自己率一万精骑从白道出兵袭击东突厥,一战灭亡了东突厥,并生擒了颉利可汗。

  李世民对于李靖之抗命并不介意,反而大加赏赐。

  方从哲看了这份稿子,露出了赞许之色,再看了一眼但见上面稿子是由翰林检讨周如砥所书。

  周如砥是万历十七年进士,也是林延潮的门生。

  方从哲欣然将稿子放在一旁,然后对外道:“去请周编辑来一趟。”

  不久周如砥抵至,方从哲笑着道:“这几日报馆里不少人来找我,唯独你不来,默不作声写了这稿子此乃何意?”

  周如砥道:“回禀主编,正是稿子上的意思。”

  方从哲点点头道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e3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